在1月份這個傳統的房地產銷售淡季,一眾房企在資本市場上卻掀起了一輪“融資奇觀”。從頭部房企乃至中小房企,對資金的渴求都十分強烈,海外發債、配股融資乃至登陸資本市場,融資的密度和金額都迎來了“小高潮”。
克而瑞報告指出,出現融資高峰的原因是由于新年伊始,信貸額度相對寬松,融資規模出現節點性上升;此外,年初房企發債潮與2020年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也有一定關系,不少企業在償債壓力下借新還舊,以保障自身財務健康。
華泰證券統計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房地產境內債到期量分別為4316億元、6212億元和3764億元,合計達14292億元。
融資能力分化
地產“寒冬”之下,房企融資的規模、成本甚至用途,都是投資者掃描這家公司最好的透鏡。
2020開年以來,已先后有禹洲地產、合景泰富、龍湖集團、中駿集團、碧桂園、旭輝控股、龍光地產、融創中國、佳兆業集團、遠洋集團等多家房企成功發行美元債。
據克而瑞統計,截至2020年1月14日,短短14天內就有超過30家房企公布了融資計劃,已發行或擬發行融資規模高達851億元;其中海外債成為眾多房企的融資重點,融資規模達到了572億元,占比近67%。
記者注意到,此輪融資潮中,發債企業主要為大型房企,其中TOP30房企的海外債發行規模占比達到67%。可見,大房企依然是具有顯著融資優勢的群體。
融資成本方面,大房企也具有對比優勢。克而瑞統計顯示,近期發行的海外債加權借貸利率為7.02%,明顯低于2019年95家典型房企8.1%的海外債融資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債券市場,規模并非評級機構和投資者唯一看中的方面。財務結構健康、營收水平穩健的房企依然占盡先機,這一點從頭部房企的融資成本表現可見一斑。
數據來源:克而瑞 制圖: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魏文藝
可供佐證的數據是,三家頭部房企龍湖、融創與恒大同期所發行美元票據的利率厘定情況。
2020年1月6日,龍湖成功發行于2027年到期的2.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利率僅3.375%;同期,融創中國發行的一筆2025年到期的5.4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為6.5%;而中國恒大宣布發行兩筆合計20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最高利率已達到12%。
“最近的(融資)難度有所降低,至少利率進入了下降通道,債券投資人有這個預期,不大可能再漲利率了。”一名提供房企融資服務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償債高峰已至
在五六年前密集發債融資的房企,或許沒有預料到樓市“寒冬”來得這么快。2020年開始連續三年,都將是房企償債的高峰期,而很多渠道的資金已經再與他們無關。
按照華泰證券的統計,2019年房地產境內債到期量為4240億元,月均到期量為357億元,同比大幅提升100%;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房地產境內債到期量分別為4316億元、6212億元和3764億元。
數據來源:華泰證券 制圖: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魏文藝
華泰證券指出,2020年下半年房企開始進入償債高峰期,連續6個季度到期量超過1200億元。
很多房企在1月份的這個融資窗口期,實際上也是在做低息債和高息債、短債和長債的置換,將成本降低、將期限拉長。
在發債公告中,恒大、融創等房企都提到,所融資金將主要用于“為其現有債務再融資”。
克而瑞也稱,從新發行海外債的年限來看時間較長,平均年限達到了5~6年,其中龍湖發行的兩個優先票據年限分別為7.25年期及12年期,碧桂園則分別為7年及10年。
談到房企新近發債的動因,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融資成本整體有所降低,把前期成本高的債務置換出來,從他觀察的企業來看,多數發債的成本與之前相比都有所下降。
“年底(春節前)本來也是各種項目、工程和合同結算的窗口期。加上新年度的開工等,都要做預算,都需要做好妥善安排。如果沒有,會比較難過。”上述債券分析師指出。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