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每個美的創造者或許都思考過這個問題。
柏拉圖說,美是理念;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康德說,美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感官愉悅。康德的審美哲學幫助易銅華解決了他曾經的一個困惑:設計是以藝術為中心,還是以人為中心?
走進則靈藝術執筆的項目,你會看到這么一個答案:
美是普遍愉悅的感受
Beauty is a common feeling of pleasure
則靈藝術二十余年來主要服務于地產設計領域。在則靈藝術看來,地產示范空間是對生活的呈現,空間設計應當呈現出如流水一般清澈雋永,又如陽光一般明媚多情的感受,因此,則靈的作品大多溫暖明媚、清麗靈動,讓人心生愉悅。
則靈藝術堅持在設計中,發現和傳遞生活的愉悅,為多數人的理想生活而設計。“基于對用戶的深度理解,我們的設計追求的是一種普遍的、快樂的感受,提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則靈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大眾創造美好的生活空間,這也是我們不變的使命。”
/
人是空間的核心,用產品思維做設計
/
當下,中國已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社會秩序和生活方式亦不斷更新,今日設計師所面對的居住問題,已經不只是建造和設計一個穩固的房子那么簡單。
城市化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公共社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孩子四點半放學了,家人還在上班,他想要一個空間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看書、做作業;老人家想要一個和小區朋友們健身、下棋、拉家長的地方;家庭主婦需要一個和鄰居交流小孩教育、菜譜、美妝心得和購物清單的地方......盡管很多小區有景觀和會所,但很多開發商并沒有想過人們在這些好看的景觀和會所里可以做什么。我們不能再一味地依照傳統思路來做公共空間設計,而是要意識到——人才是空間的核心,要有目的地基于人的體驗與需求,去規劃與設計‘公共社區空間’這個產品。”
/ 建發&武地·央著 鯉樂薈
這兩年地產設計出現了很多變化,過去富麗堂皇的營銷中心搖身一變,以圖書館、美術館、社區活動中心等方式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過去人們只關心房子本身,但現在“提供什么服務”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2020年初的疫情更是讓人們意識到,好的社區管理和友愛互助的社區關系是多么重要。
/ 合肥萬科天下藝境
東原地產去年做了一件大事——將已交付的住宅小區公共區域重新設計、翻新,升級小區的公共環境和服務。龍湖倡導“空間即服務”,這個理念轉化為新的商業形態,也轉化為樓盤的競爭力。不少住戶把舊房子賣掉,只為了搬到龍湖的新社區里。而阿那亞作為社區文化運營的先行者,已然成為生活烏托邦的代名詞。
社區模型的構建也是則靈藝術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以設計應和人們對生活的向往,還要能幫助人們建立關系——不是設計一個空間,而是營建互動關系。
在貴陽東原·朗閱售樓處這個項目中,則靈藝術在“原·聚場”里構筑了一個多元溫情的場景式社區,集合了咖啡區、烘焙室、閱讀區、沙龍區、親子互動區、階梯小劇場等豐富的形態,為住戶提供了豐富的社區生活選擇,讓空間承載人們的日常生活,幫助人們建立溫暖親切、友鄰互助的社群。
/ 貴陽東原·朗閱售樓處
去年則靈藝術完成了一個特別的項目——里城地產和中投發展聯合開發的“云中布谷城”度假小鎮。則靈藝術負責售樓部和樣板房的室內和軟裝設計,將項目定位為自然、多彩、健康、快樂的生活度假區,希望構建一個融入自然的社區,滋養都市人的生活。大面積的玻璃窗把美好的自然景觀帶進室內,溫暖的木色、清爽的白色、清新的綠色和藍色營造休閑和自然的空間感。在與自然的親密互動中,你會松馳下來,看書、看電影,和孩子做手工、做點心、玩游戲、認識各種動植物......從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離出來,享受快樂的第二人生。
/ 中投&里城長泰布谷布谷 營銷中心
在則靈藝術看來,現在地產項目的開發和運營,需要為住戶們提供一個可實現的理想生活圖景,并且幫助居民們建立快樂、有愛、有趣的社區關系。“過去的住宅,在建筑設計、戶型、公共配套上都有很多不足,我覺得中國的住宅很有必要從產品思維重新開發,建構新的人和社區的關系、人和房子的關系。它會給房企帶來新的商業價值、新的增長點。當然,最根本的目的是滿足人們對生活更高的追求。”
/
堅持以用戶體驗為設計落腳點
/
“設計是表達居住者需求的語言,產品是設計落地后的產物。”因此,則靈藝術形成了“傳遞生活的愉悅”的設計觀,而“用戶體驗”則是設計的落腳點。也正是這個“以用戶為中心”的信念,讓則靈藝術一直堅持做好設計研究,從不同人群渴望的生活方式,到家具器物與人的情感聯系,再到外部建筑如何作用于人的探索。在每個項目的設計中,則靈藝術都強調對“用戶體驗”的切實研究并真正落到實處,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更大的價值。
則靈藝術近年不斷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學高效的工作流程和開發工具來為設計提供支持。“美可以是主觀的,但用戶體驗必然是由理性的策劃、嚴謹的設計流程和科學的設計思維來綜合實現的。”
/ 綠地昆明·H1健康城 城市展廳
“用戶體驗”建立在對用戶功能需求、美學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精準把握上。“用戶畫像”的描繪是做好用戶體驗的第一步。那么,則靈藝術是如何建構用戶畫像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融入一些社會學的思考。假如產品主力購買人群是80后,那么我們會分析80后的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等,甚至分析他們父母的價值觀和偏好,因為父母會對子女產生影響。把點狀的數據聚合成可感的用戶畫像后,我們還要分析開發商的品牌特征,也就是‘客戶畫像’。因為地產企業有著各自不同的企業文化、品牌調性和發展策略,甚至有特定的客群追隨者,這些都是設計師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 龍湖·貴陽湖山原著合院別墅
則靈曾參與到招商銀行的設計咨詢項目中。面對近幾年來銀行業務模式從線下到線上的重大變化,以及線下網點的功能和組織架構亟需重構的訴求,他們冷靜分析:主要是什么人會來網點辦理業務;哪些業務線上可以解決,哪些可以用機器和機器人來解決,哪些必須人來解決;哪些業務在大廳辦理,哪些需要在私密空間進行......進而,則靈梳理出線下網點新的功能和服務流程,基于此,銀行的空間氛圍和平面布局必然要相應地改變。在這整個系統的改造中,業務模式、組織架構、服務流程、空間設計、標識設計等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為用戶創造更好的服務體驗,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
在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管理等領域已廣泛應用的“體驗設計”,即通過對有形和無形的接觸點進行系統化的組織,創造新的價值,實現用戶體驗和商業價值的協同轉化。“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多維度思考、跨領域鏈接的設計方法,室內設計也需要活用‘服務設計’的理念,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以科學的設計方法為驅動,去實現更優的用戶體驗。”
/
跨專業團隊構建,讓產品落地
/
在則靈藝術的整體策劃設計中,他們不僅考慮到空間,還有對設計價值、用戶體驗、產品思維的深度洞察,關乎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營銷學......因此近年來,則靈藝術在堅持為設計師們提供有尊嚴、有品質、快樂的工作環境的同時,亦投入眾多資源到公司的體系建設、團隊培養、用戶研究、產品研發上。
則靈藝術集合國內外專業美術院校及一流綜合性大學優秀的設計及管理人才,組建了強大而穩定的跨專業國際性混合團隊。同時,團隊不斷吸納海內外知名院校、設計研究機構、行業領先企業等前沿的設計方法論,精進設計思維,為客戶提供更切實有力的解決方案。
除了跨專業團隊的構建之外,則靈藝術會定期舉辦內部培訓,其中管理學和社會學都是團隊成員們必要的質素儲備。“用戶體驗是立體的、多維度的,空間設計思考的范疇也在不斷擴大。美國早就主張管理學院和設計學院融合組建為一個創新學院,國內的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等院校也已經在進行學科融合的嘗試,我們相信未來管理學和設計學必然會融合,因此一個真正的設計師是需要擁有管理思維的。”
在則靈藝術,“為多數人的理想生活做設計”已成為員工都能達成的共識。在廣納人才時,其人力資源部還會考慮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比如應聘者是否有愛心,是否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長大,是否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審美訓練。他們相信持肯定回答的人與公司的核心理念能更好地兼容,發現生活之美,從而傳遞美的愉悅。
/
二十余年在“用戶體驗”與“產品思維”上做的設計探索與研發,形成了真正的則靈藝術:“以用戶為中心”是出發點,深研不同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與居住需求;“體驗設計”是行為準則,從文化、體驗、情感三個維度重新定義空間之于用戶的價值;“設計傳遞生活的愉悅”是設計理念,在不斷的設計進化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喚起人們幸福感的空間,形成了其“純凈真摯、靈動多情”的獨特個性。
則靈藝術(深圳)有限公司,創辦于1999年,是中國房地產領域室內與軟裝設計的先行者。我們的業務涵蓋會所、售樓處、別墅、樣板房的室內設計及軟裝設計,并為地產行業領先客戶提供整體精裝修標準研發及設計服務,是萬科、龍湖、金地、里城、東原等一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
則靈藝術始終堅持并信仰:美是普遍的愉悅感受。21年來,我們對“愉悅感”的追求始終如一,歷經多年的探索與積累,以用戶對幸福的憧憬和美好想象為思考之源,用獨特的設計語言呈現出生活之美,如流水一般清澈雋永,又如陽光一般明媚多情,禮贊自然且富于變化,有著強烈又鮮明的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