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4日的一場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介紹稱,最新的資產負債表表明,我國的總資產已經超過1300萬億元。隨后,“中國總資產”這一話題很快引起全社會熱議。
如何準確理解“中國總資產”這一概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5月31日晚,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了一篇題為《社會總資產不等于家庭總財富》的文章,對此進行深入解讀。據介紹,該文作者是國家統計局核算司高級統計師李花菊。
該文章介紹,按照國際標準,國家資產負債表一般按機構部門進行編制。我國資產負債表按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機構部門、廣義政府部門和住戶部門分別核算資產和負債,其中資產又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因此,國家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是4個機構部門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的總和,而不僅是居民的家庭資產。而且,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住戶部門還包括個體工商戶,所以住戶部門資產只能作為居民家庭資產的近似。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成果,2016年總資產為1211萬億元,這些資產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也包括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橋梁,還包括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其中,住戶部門總資產358萬億元,占總資產的30%;非金融企業部門總資產340萬億元,占總資產的28%;金融機構部門總資產367萬億元,占總資產的30%;政府部門總資產146萬億元,占總資產的12%。
該文還介紹,國家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按照一般核算原則,每項金融資產都有對應的負債方,比如個人或企業在銀行的存款,既是個人或企業的資產,同時又是銀行的負債。因此總資產不等同于凈資產,總資產減去負債后才是國民凈資產。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成果,2016年總資產為1211萬億元,負債773萬億元,由此計算凈資產為437萬億元。其中,住戶部門總資產為358萬億元,負債(主要為銀行貸款)為39萬億元,凈資產為319萬億元。
此外,該文還強調,總資產是存量核算,而不是流量核算。存量核算則是為了描述某一時間點上的各種生產活動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增量核算則是描述一段時間內所增加的經濟活動。
比如,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是一種流量核算,它衡量一段時間(一般分為季度和年度)內國民經濟生產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而對生產這些貨物或服務的各種生產要素,比如企業房屋和機器設備等資產的核算就是存量核算。
來 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