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提出,優化居住用地結構和布局,改善職住關系,引導政策性住房優先布局在交通和就業便利地區,避免形成單一功能的大型居住區。
《指南》要求,結合不同尺度的城鄉生活圈,優化居住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局,完善開敞空間和慢行網絡,提高人居環境品質。
一是基于常住人口的總量和結構,提出分區分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布局和標準,針對實際服務管理人口特征和需求,完善服務功能,改善服務的便利性。確定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總量和結構比例。
二是優化居住用地結構和布局,改善職住關系,引導政策性住房優先布局在交通和就業便利地區,避免形成單一功能的大型居住區。確定中心城區人均居住用地面積。嚴控高層高密度住宅。
三是完善社區生活圈,針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趨勢和社區功能復合化需求,重點提出醫療、康養、教育、文體、社區商業等服務設施和公共開敞空間的配置標準和布局要求,建設全年齡友好健康城市,以社區生活圈為單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四是按照“小街區、密路網”的理念,優化中心城區城市道路網結構和布局,提高中心城區道路網密度。
五是構建系統安全的慢行系統,結合街道和藍綠網絡,構建連通城市和城郊的綠道系統,提出城市中心城區覆蓋地上地下、室內戶外的慢行系統規劃要求,建設步行友好城市。
六是結合市域生態網絡,完善藍綠開敞空間系統,為市民創造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確定結構性綠地、城鄉綠道、市級公園等重要綠地以及重要水體的控制范圍,劃定中心城區的綠線、藍線,并提出控制要求。
七是在中心城區提出通風廊道、隔離綠地和綠道系統等布局和控制要求。確定中心城區綠地與開敞空間的總量、人均用地面積和覆蓋率指標,并著重提出包括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在內的各類綠地均衡布局的規劃要求。
來源:中新經緯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