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還是“放手”了。
在為世聯行引入國資珠海大橫琴集團(下稱“大橫琴”)后,陳勁松正在把自己從世聯行的臺前C位隱入“幕后”。
9月18日晚,世聯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陳勁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同日,世聯行選舉公司董事胡嘉為董事長,陳勁松擔任聯席董事長。胡嘉是大橫琴集團董事長、法人,大橫琴集團是世聯行現在的控股股東。
盡管辭任后陳勁松夫婦仍為公司董事,但世聯行的“大橫琴時代”已然到來。從最新的董事會構成來看,董事會席位,大橫琴集團已進駐5人,新任財務總監也由來自大橫琴的薛文接任。“陳勁松時代”結束了。
公告發布后的幾個小時,陳勁松發了一條耐人尋味的朋友圈,“秋天來的時候,有人總想到冬天,有人滿懷著豐收。”
作為首家登陸A股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提供商,世聯行在業內被稱作中國房地產經紀行業的老大哥,地產代理行業的“黃埔軍校,風頭一時無倆。在創始人陳勁松原本的規劃中,世聯行要對標世邦魏理仕,打造成為地產服務行業的世界級企業。
只不過,在經歷連年業績下滑后,2020年的秋天世聯行航向的主動權已經不在陳勁松手中。而此次世聯行的易主,或許標志著傳統地產代理時代落下帷幕。
業績連續三年下滑前三季度預虧損
成立于1993年的世聯行,是國內最早從事房地產專業咨詢、交易代理、價格評估、投資策劃的專業化服務機構之一;于2009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登陸A股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提供商。
目前,世聯行的業務分為房地產交易服務、交易后服務、資產管理服務和金融服務四大板塊。
世聯行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其代理服務項目數量超過3,200個,互聯網+業務鏈接經紀門店超過5萬家,鏈接經紀人20多萬;裝修業務裝修面積超過66萬平米。運營長租公寓項目163個、運營間數超過33,000間。物業管理業務實際在管的全委托項目98個,實際收費面積近486萬平方米。
作為新房代理業務的龍頭企業,世聯行曾有過不少高光時刻。
2013年,世聯行新房代理銷售額達到3175億元,這一成績超過了當年任何一家開發商的銷售業績,即便當年行業龍頭萬科銷售額也不過約1740億。
2014年,世聯行為了征戰房地產行業下半場,推出“祥云戰略”全面轉型,轉向發展以客戶為中心的集成服務,發力金融、資產管理和電商戰略三大板塊。
踩著行業的風口,世聯行進入高速發展期。2014年-2017年,四年里營收規模從33.1億元增至82.1億元,歸母凈利潤從3.94億元增至1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期間,房天下在2014年資約1.2億美元收購世聯行10%總股份,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直言“終于傍上一棵大樹”。
彼時的陳勁松和世聯行春風得意。2017年業績會上,面對臺下一眾投資者,陳勁松提出,世聯行長租公寓要開到100萬間。
但是,世聯行業績持續增長趨勢在2018年戛然而止。
隨著房地產調控、金融去杠桿等政策不斷深入,房地產市場迅速轉冷。長租公寓等新業務規模快速擴張,造成的前期拓展成本和運營成本支出超出預期,世聯行2018年業績遭遇滑鐵盧,代理銷售33.9萬套,同比下降31.8%營收同比下降8.26%至75.34億,凈利潤大幅縮水58.59%至4.16億元。
2019年,世聯行業績進一步下滑,公司營收66.59億元,同比下滑11.61%;歸母凈利潤8260.57萬元,同比下滑80.13%,盈利水平直接一夜跌回11年前。
面對2019年再度大幅下滑的業績,世聯行如此解釋:公司交易服務受政策及市場波動影響,收入同比下降;金融服務板塊因防控風險,主動控制規模,導致收入下降影響利潤。讓公司感到欣慰的是,資產運營和資產管理板塊效率上升,營收保持增長。
屋漏偏逢連夜雨,進入2020年,疫情影響下業績本已顯頹勢的世聯行持續惡化。
上半年世聯行實現營業收入28.01億元,同比下降9.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75億元,同比下降218.82%。扣非后凈虧損1.06億元,同比降354%;本被給予厚望的新興業務如金融服務業務、裝修服務業務、公寓管理業務、物業管理服務業務營收全線下滑。
9月18日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世聯行的歸母凈利潤虧損9000萬元至45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04元/股至0.02元/股。
營收、利潤遭遇雙殺,關鍵時刻曾經的盟友也抽身離去,2019年10月25日-2020年5月14日之間,原本“傍大樹”的盟友莫天全旗下華居天下共計減持世聯行份20429640股,套現離場。
世聯行“染紅”大橫琴入主
至暗時刻,陳勁松選擇引來國資大橫琴入股。
今年7月1日及7月19日,世聯行股東世聯中國、華居天下分別與大橫琴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書》,將部分股權轉讓給大橫琴,并讓渡表決權。
協議完成后,世聯中國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世聯行621,538,349股股份,占比30.5%,大橫琴持股數量324,077,841股,占比15.9%。但由于世聯中國讓渡將世聯行2.85億股股份(占世聯行股份總數的14%)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大橫琴,大橫琴成為世聯行單一擁有表決權比例最高的股東和公司控股股東。
這意味著,世聯行的實質控制權已發生變更,掌權28年的創始人陳勁松正逐漸交出權力。
易主之后,世聯行董事會重組大換血。原公司董事王正宇、鐘清宇、鄭偉鶴、獨立董事傅曦林、楊毅辭任,新的董事由大橫琴集團提名集團高管胡嘉、田偉、鄧峰為世聯行董事,郭天武、馬志達為獨立董事。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大橫琴迅速獲得了世聯行董事會5個席位。
在世聯行的官網上,關于公司的最新介紹已更改為“世聯行,1993年成立于深圳,是境內首家登陸A股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提供商(股票交易代碼:002285),為大橫琴集團首個上市平臺。”
資料顯示,大橫琴成立于2009年,由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00%持股,是橫琴新區的“城市運營商+產業發展商”,擁有建設開發、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的城市發展全鏈條服務業務。
該公司承擔著橫琴新區基礎設施開發和產業開發等業務,截至2019年末,珠海大橫琴總資產約811.28億元,凈資產397.58億元,擁有大量商業寫字樓和產業園物業,未來可與世聯行資產管理業務板塊重組整合。
掌舵之后,大橫琴已開始動作,向世聯行提供5億元人民幣的借款,用于支持世聯行發展物業管理、商業管理等資產管理業務,借款有效期限2年,可連續、循環使用;世聯行資產管理業務總部未來也將搬遷至橫琴。
事實上,控股世聯行對大橫琴來說意義非凡。
2014年6月,大橫琴曾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書,但未能如愿。在國內資本市場對房地產開發商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關門”多年的背景下,獲取世聯行這一上市平臺,對大橫琴來說相當于曲線上市,不排除未來將大橫琴優質資產注入,世聯行股權也有進一步變動的可能。
資本市場對此也快速響應,世聯行股價一改多年頹勢,7月初至今股價漲幅已超過100%。
世聯行易主背后:渠道崛起代理近“黃昏”
陳勁松此次辭任,盡管多少出于無奈,但其在回復媒體采訪仍表示,這對世聯行是最好選擇和安排。
“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是快速變化世界中,建立自我認知,推動自我成長的基點。”
陳勁松在8月4日發表的一份致世聯行同事和投資者的信中坦言,要實現世聯行的業戰略設,世聯行本身的資源是遠不足夠的;這也解釋了世聯行引入大橫琴的原因。
作為頭部企業,世聯行易主是地產代理行業的標志性事件。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傳統代理公司的弱勢,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全渠道時代。
當前,我國房產經紀領域的參與者主要包括以鏈家、我愛我家為代表的傳統二手房經紀商;以58同城、安居客為代表的互聯網垂直網站,以易居、世聯行為代表的新房代理,以及以貝殼、Q房網、房多多等新興商業平臺。
近幾年,房地產市場行情轉冷,渠道取代代理成為房企提振業績的重要手段,而以貝殼為首的互聯網平臺渠道和鏈家、我愛我家等傳統中介公司,對新房市場的持續滲透,直接切走了世聯行等代理公司的蛋糕。
以貝殼為例,2019年貝殼新房代理銷售GTV為7476億元,超過新房代理龍頭易居企業的5324億元,更遠遠超過世聯行的3569億元。
“存量經紀公司占據線上線下的入口優勢,具備成熟的門店渠道和銷售人員,成本分攤和產能利用效應更為突出。同時,多元業務結構下具備更強的墊傭和議價能力,區域市場理解、客戶服務粘性和一二手場景切換能力更為突出”華泰證券分析師陳慎指出,新房代理企業正面臨降維打擊。
而從行業前景來看,傳統地產代理的前景也不甚樂觀。
中信證券發的一份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房地產渠道業務的總傭金規模為871億元,新房渠道滲透率為25%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受益于滲透率提升,雖然新房市場規模會有下降,但是遠期規模有望維持千億左右。而一手代理規模將進一步萎縮,遠期規模將下降至322億元。
而世聯行2019年11月發布的致投資者報告中則揭開了行業式微的傷疤,該報告指出,目前消費者房源獲取的主流方式已經變為線上找房平臺;并且,在15萬億新房成交額中,渠道占了1/3,按3%-4%傭金計算,市場容量1500億元-2000億元。而在傳統代理市場,傭金0.7%-0.8%,市場容量僅400億元-500億元。
而另一方面,以恒大、富力等為代表的主流房企紛紛推行“全民經紀人”,自建銷售體系和渠道,對傳統代理公司的依賴進一步降低,讓本就不大的代理市場進一步“縮水”。
兩相映襯之下,傳統代理行無疑是落寞的,今年上半年,世聯行的代理費率進一步下跌,跌至0.79%,直接的利害沖突也引發了陳勁松對渠道商的不滿。
“原先賣樓都有行業規矩,我們大概就是1%以下的代理費,現在啟動渠道,渠道費用6%,營銷費用上升了6倍,這個渠道營銷費用都是誰在分?這里面涉及的不是100萬、1000萬,而是上億的腐敗。”陳勁松在行業論壇上公開炮轟渠道亂像。
喧囂的爭論背后,行業的洗牌趨勢無可避免。
為了自救,不相信“渠道為王”的陳勁松曾想并購同策報團取暖,但最終未能如愿;后又與58同城、同策等共同建立新房連賣平臺PLMS平臺58愛房,深化一二手聯動服務,企圖在渠道業務分羹。
不過,陳勁松沒能來得及打贏“翻身仗”。
如今,左暉帶著貝殼赴美上市,弄潮資本市場市值破4000億,老對手易居迎來阿里重磅入局,老大哥陳勁松和世聯行卻踏上了“賣股”引入國企的道路,未來能否重整旗鼓、扭虧為盈還未可知。
時也,勢也,潮流洶洶,一不小心就跟丟了隊。
來源:地產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