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世界發展成立的非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New World Build for Good)",今日宣布創新住房供應建議,由"新世界建好生活"籌建的非營利私人資助房屋項目"新世界資助房屋",以成本價(約市值五折至六折)出售品質堪比商業樓盤的新單位,讓買家以低至5%房價首付置業,更建議創新的"漸進式供款"模式,起始只需就50%房價(即約市價25%)進行按揭,余下50%的房貸可于成交后十年內,一次性或分階段提取并供款。這一房屋模式,令年輕家庭不至因首付不足而安居無期,更體貼他們事業初發而特意減輕其早期還貸壓力,讓置業安居和積累儲蓄兩者得兼。
解決港人普遍首付不足及供貸壓力問題
不少港人特別是年輕家庭面對籌集首付困難、置業初期供款壓力大等問題,"新世界建好生活"期望透過"新世界資助房屋",為港人提供高品質、可負擔的住房選項,同時解決首期儲蓄與早段供款難題,助他們踏出置業第一步,走向家宅安康的理想。
"新世界建好生活"主席兼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表示:"共同富裕、兼顧公平在香港有著更為迫切的現實意義。作為主要發展商,新世界理應率先響應,倡行共享價值理念,摒棄追求利潤最大化模式,把創新以及對社會的承擔放在公司發展的首位,著眼于更長遠的社會發展需求和可預見的問題,探索并提出更多解決方案,實現前瞻性企業與全社會的互動共贏。今次由新世界牽頭提供資源,再結合民間專家的智慧,盼能解決香港‘住屋難、置業難’的問題。我們希望透過房社企,興建非牟利私人資助房屋,為社會找到新出路,更希望其他企業或機構能夠作出類似的嘗試,與市民同心,一起為解決香港問題而努力。"
遠低市價出售 幫助港人首次置業
由"新世界建好生活"倡議的"新世界資助房屋",將具備以下特點,當中部分是參照現行的政府資助置業計劃"居者有其屋" 模式:
以成本價格、非營利的形式出售高品質、可負擔的住房單位,售價可低于市價約五折至六折,與現行公營資助房屋機構的居屋機制相似;
1、建議首付款可低至5%,助首次置業的買家購房;
2、提倡創立"漸進式供款"模式,初始買家只需按揭單位總價的50%(相當于市價的25%),余下50% 可在正式成交后十年內一次性或分階段供款;
3、換句話說,買家可以在早階段輕松供款,然后在經濟實力提升后,逐漸承擔更多房貸,慢慢增加供款,減輕早期置業負擔;
4、建設全方位軟件配套設施,助年輕家庭建立完善豐富的共享社區。
新世界提供地塊作試點
為推動有關提議的落實,新世界發展首階段將捐出一塊位于新界西的地塊作為試點,并提供資金給"新世界建好生活"發展有關資助房屋項目,可建300套實用面積在約28 至51平米(300至550平方尺)的一室至三室單位。
由于此乃創新建議,牽涉現行樓宇買賣及按揭政策,故仍需和銀行及相關監管機構深入商討,以解決繁瑣的細節問題。因此,我們先行以300套單位作為試點,讓各方更容易落實這項創先河舉措。待拆墻松綁、討論成熟后,我們冀能聯合社會各界力量,一起擴大計劃的規模。
本項目一大特色是房屋將以成本價出售,以實用面積約28平米的單位為例,每個單位成本價約為270萬港元,若以該價格出售,售價可約等同于市場價格的五折至六折。其次,超低首付也是本計劃一大特色,買家可以用低至5%的房價來首付置業。此外,"漸進式供款"模式,讓買家可先就其購買單位的50%房價(相當于市場價的25%)來計算第一階段貸款,余下的50%可于成交后10 年內,一次性或分階段按揭供款。 上述按揭的還款期限,亦跟從現行按揭的設定,一般最長時限為30 年。
至于日后樓宇的轉讓安排,"新世界建好生活"建議買家在成交后首3至5年內不得出售有關單位,確實年期有待與業界商討。 而買家須在進行所有按揭后,方可把單位出售給符合資格人士 。 買家亦可在買入單位第十年起,向政府補回地價差額后,將單位在市場上自由出售。
建構樂活共享社區
有關申請者資格,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能安居樂業,"新世界建好生活"建議在參照現行居屋的申請人安排外,可讓 25至45歲的年輕人或家庭優先申請。現時居屋申請者均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兼首次置業人士。以一人申請者為例,每月入息上限為3.3萬港元,資產上限為85萬港元;二人或以上家庭,月入上限則為6.6 萬港元,資產上限為170萬港元。
除了提供住屋硬件外,"新世界建好生活"提議建構一個樂活共享社區,讓居民得到全方位的社區支持,包括設立共享文化空間,為居民拓展社交網絡及提供個人發展機會等,從而建構一個具活力、可持續的社區。 "新世界建好生活"將在未來數個月就相關建議與政府、相關機構及業界商討,聆聽各方意見再優化有關建議,并會待細節落實后再作公布。
提出多項創新建議 集思廣益增房屋供應
"新世界建好生活"同時提出多項建議,包括選取合適的政府公屋或資助房屋項目,引入開發商參與設計及建造,加快公營房屋及資助房屋的建房速度,縮短基層輪候公屋時間,減輕政府建屋負擔,保證住房品質。
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問題,房社企建議研究將部分"時光共享"房屋單位用作長者房屋,以租賃或出售終身使用權方式,確保流轉效果;配合長者護理服務及教育機構網絡,建立長幼共融概念小區,實現老有所依。
"新世界建好生活"期望上述的建議,能為香港提供除政府主導的資助房屋機構以外的更多選項,亦為緩解困擾香港多年的住房問題出謀獻策,與社會各界集思廣益,并由房社企身體力行,出錢出力出主意,將成熟的構思付諸實行。"新世界建好生活" 的宗旨,便是以專長為市民建立美好生活,為社會整體發展增磚添瓦。
"新世界建好生活"咨詢委員會成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表示,委員會經反復論證,明白以上方案在政策、法規及財務等領域,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惟要破解困擾香港多時的土地房屋挑戰,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多方參與,通過優化及改善現有政策,為土地房屋問題拆墻松綁,讓市民居有所安。" 委員會將會持續探討及協助推行相關計劃,以先導計劃方式拋磚引玉,創造有利環境,吸引更多創新房屋方案。
同時,"新世界建好生活"歡迎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成為咨詢委員會成員。咨詢委員會其他成員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公屋聯會總干事招國偉、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
("新世界建好生活"冀結合商界及民間力量,以創新思維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住屋問題。圖左起為"新世界建好生活"咨詢委員會成員招國偉、莊太量、劉勵超、主席鄭志剛、成員何鉅業和吳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