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近日發布《重慶市城鎮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將健全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場兩大體系,推動形成“保障有力、市場平穩、品質提升、治理有效”的住房發展新局面,逐步實現從“住有所居”向“住享樂居”邁進。展望2035年,城鎮居民住房現代化基本實現。居民住房更加健康舒適,居住環境更加綠色宜居,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生活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全體人民“住享樂居”的新畫卷基本繪就,共建共享的高品質生活充分彰顯。
關鍵詞 中心城區
“兩江四岸”看江景,軌道周邊好安家
《規劃》提出,要做大做強“一區”、做優做特“兩群”,立足“西密東疏”的人口經濟特征與“大山大江”的地理環境,促進主城都市區和周邊城市互聯互通,差別化引導住房有效供應,構建與人口、產業、資源環境等相適應的城鎮住房空間布局。
那么,中心城區哪些地方是住房布局重點?
中心城區圍繞以“兩江四岸”為核心的城市發展主軸,依據多中心組團式空間格局,中心城區住房發展統籌布局于三大槽谷九個功能綜合、配套完善、職住平衡的城市組團。
中心城區內環以內區域,以存量住房更新改造為主。
中心城區內環以外區域,住房布局圍繞“八副”組團中心,優先布局在軌道站點和商業辦公區、產業園區、校區、院區(醫院)及周邊,以增量開發為主。
關鍵詞 居住品質
新建城鎮民用建筑都將執行綠色標準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全市將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約1.06億平方米,實施棚戶區改造約10萬戶,實施智慧小區建設項目600個;新建城鎮民用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比例將達100%。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順應老齡化趨勢下的市民住房需求,加快補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成為重慶市住房領域發展的重頭戲。
“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將持續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規劃期內建成200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17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還將創建一批“智慧養老院”,推廣物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實現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
“住宅+康養”也是“十四五”時期重慶住房建設領域的一大亮點。《規劃》提出,推動房地產業與旅游、養老、避暑休閑、康體醫療、文化娛樂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康養示范住房項目,依托渝南大婁山、渝東北大巴山、渝東南武陵山等資源富集區,打造康養、避暑、休閑產業鏈。
關鍵詞 住房租賃
擬新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
根據《規劃》,重慶市將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以盤活存量為主、適當新建為輔,優先將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安置房、企事業單位自有住房、商業辦公等存量房屋盤活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并將符合條件的市場租賃住房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爭取到2025年,全市新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人才住房5萬套。
同時,將有序擴大市場租賃住房供應,并全面建立住房租賃服務監管體系,逐步推進租購同權。“十四五”時期,全市商品住房供需總體平衡,新籌建市場租賃住房15萬套(間)。
關鍵詞 房屋質量
將啟動城鎮房屋使用安全地方立法工作
“十四五”時期,隨著更多智慧建造技術廣泛運用,重慶的房子將更加健康綠色,更加“耳聰目明”。同時,隨著重慶住房建設領域的監管法規更加完善、服務更加給力,市民購房權益將得到更充分保障。
《規劃》提出,重慶市將全面推廣住宅全裝修,逐步實現成品住宅交付,其中政府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全部實現全裝修交付;推廣住宅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制度,推廣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推進綠色住宅購房人驗房試點。
此外,重慶市將加快推進《重慶市城鎮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地方立法相關工作,整合房地產開發建設、住房租賃、物業服務和中介服務等業務信息及市場機構信息,對接土地、金融、財稅、公安、民政、住房公積金、統計等相關信息,為住房發展提供及時準確全覆蓋的數據支撐。
關鍵詞 川渝合作
在實施公積金互認互貸等領域開展合作
為讓成渝地區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川渝將在推進信息開放共享、加強住房市場調控協同、推動住房保障管理合作和深入實施公積金互認互貸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推進成渝住房協同發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數讀·《重慶市城鎮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
持續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建成200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17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
新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人才住房5萬套
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約1.06億平方米,實施棚戶區改造約10萬戶,實施智慧小區建設項目600個
新建城鎮民用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比例達100%
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30%以上,全裝修住宅比例達到30%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