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下午3時,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會議中心開幕。
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毛大慶在提案中表示,要搭建品牌孵化平臺、以創新消費業態助力城市更新。
毛大慶表示,近年來,北京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尤其是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以高質量供給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毛大慶認為,北京市應該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驅動創新消費業態,并成立關于“城市更新”的專門機構。
對此,毛大慶提出七條建議:
一、民營城市更新運營商最大的資金壓力來自于房屋租金。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打破原有的房屋資源壟斷形式,清理轉租、轉包的中間商,讓國資公司或房產持有方與民營運營公司直接對接,凈化資產承租關系,釋放商業租金的靈活性,盤活更多的閑置資產;
二、引入專業評估機構對街區資產進行公允價格評估。根據公允價格租金對引入的運營內容進行扶持,可考慮三年孵化模式,運營第一年公允價格下進行折扣管理,此后根據租金逐年遞增 ,F狀市場租金價格缺少市場管理機制,隨行就市,影響內容持續生長;
三、加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運營企業的信貸支持,由政府出面多方統籌加強銀行對運營企業的金融支持,特別是針對網紅企業、匠人企業,以展期、續貸等方式提供信貸資金無縫銜接;
四、由政府牽頭并出臺扶植政策,由有資質、有實力的城市更新運營商負責搭建網紅品牌孵化平臺,將新消費形式與網紅IP整合輸出,賦能城市空間,夯實城市更新的文化復興。在平臺搭建的過程中,運營企業可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沉淀IP資源庫,再通過流量孵化、資本孵化、激勵孵化等多種方式擴張IP孵化平臺的覆蓋范圍和影響力,整合打造多場景、多元化的運營體系,賦能城市空間;
五、由政府牽頭,出臺相關政策對舊城區主要街區,騰退50年代房管局管理“商企租”用房、及個人承租的直管公房,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篩選從事內容運營的優質民營企業,由國資企業與民營合資成立運營平臺,以“政府引導、國資參與、企業運營”的方式管理和運營閑置資產。一方面企業可以直接拿到一手的閑置房產資源,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利用民營企業有活力、有效率、決策機制靈活的優勢,運用財政資金杠桿長效扶持、補貼優質的業態內容,完成城市更新的消費內容升級,重塑街區活力;
六、大力開展“匠人文化”“匠人精神”宣傳,從宣發系統動用政府資源、融媒體資源傳播、樹立新經濟、新品牌形象,用市場+媒體共同孵化新的高成長性網紅IP;
七、北京應考慮成立關于“城市更新”的專門機構,以整合資源、統籌各方相關職能和利益相關群體、降低成本,更高效地推升北京城市升級改造的水平。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