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同比下降6.7%,降幅比4月收窄4.4個百分點。隨著疫情防控總體形勢趨好,在一系列“穩投資、促消費”政策的作用下,市場消費需求正在逐步恢復。
另一方面,盡管618大促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但是原先預期的“報復性消費”并未出現,整體零售行業依然籠罩在“低氣壓”中。2022年即將進入下半場,消費者信心是否正在回升,中國消費內需市場是否仍具韌性?機構投資者如何在“險中求勝”,甄別最具潛力零售品牌?中國社零第一城上海的零售市場有何新動向?
仲量聯行將于7月13日舉辦《重塑、重構、新機遇——后疫情時代零售地產市場展望》網絡研討會,從零售載體、消費趨勢、品牌投資機遇等視角深度探討中國零售市場大趨勢。
兩輪疫情期間中國優質零售物業市場表現
回顧2020年初疫情期間,中國優質零售物業市場空置率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7.6%一路攀升至9.7%,截至上季末的數字為9.3%。此輪疫情同樣導致了部分項目被迫延期入市,品牌方開店節奏被打亂,部分行業受影響較大被迫歇業。
2020年疫情后,四大一線城市的消費市場更具韌性。仲量聯行將監測的中國主要零售物業市場劃分為一線、1.5線、二線城市三大類。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消費市場空置率隨復商復業明顯回落,消費韌性明顯高于1.5線和二線城市。
未來中國消費將“升級”or“降級”
“消費升級”派
中國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光只是看商品的品質、質量,現在還要求跨界、聯名、IP獨特等等,從物質到精神,中國的整體消費當然在升級,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消費降級”派
現在經濟不確定增加,收入預期不穩,周圍人都不愿意花錢消費,周圍的人用錢越來越謹慎,追求高性價比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消費的計劃性越來越強,看來消費降級時代依然到來。
仲量聯行中國零售地產研究負責人朱建輝表示:“如果將消費主體聚焦于中等收入群體,仲量聯行認為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降級’源于看跌的經濟基本面及未來預期對消費能力的削弱,進而造成消費支出的減少。‘消費降級’對于中等收入群體而言,更多體現的是消費基本盤規模的下降。具體而言,消費頻次的下降,單次消費量的下降,都可以導致消費基本盤規模的下降。相反,‘消費降級’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對消費內容的品質的妥協。因此,從短期來看,當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者面對自身消費能力不穩定時,其‘消費降級’行為的及時調整,更多體現在消費‘總量’的縮減,而非消費‘品質’的妥協。”
后疫情時代的上海零售市場何去何從?
受到疫情影響,2022年一季度上海優質零售物業凈吸納量僅為5萬方,二季度的4、5月處于封控期,市場按下“暫停鍵”,而6月開始全面復商復市后,疫情影響開始顯現。據仲量聯行統計,二季度上海優質零售物業凈吸納量為負17萬方。其中,受沖擊最大的為餐飲業態及線下體驗業態,包括影院、健身運動場館、線下娛樂游戲和兒童娛樂等等。
仲量聯行上海零售地產研究負責人盛秀秀表示:“疫情給上海實體零售帶來了正面沖擊,提振消費信心、恢復市場熱度尚需時間。但我們仍對一些業態的快速復蘇抱有信心,我們觀察到奢侈品客流及銷售迎來快速反彈,帶外擺的餐飲人氣飆升,小眾高端香水品牌正在繼續加速布局核心商圈,新能源車的需求將延續去年的良好勢頭。”
受疫情影響,2022年的上海多個商業項目可能延期至2023年開業,可以預見到未來上海優質零售物業市場的競爭將較為激烈。
游弋在零售行業的資本將往哪里流動?
疫情后,不同業態的大小品牌都遭遇了挑戰。曾經在資本加持下瘋狂擴張的部分美妝、輕餐飲品牌面臨著營銷費用銳減、大量關店甚至交易轉手等窘境。多重不確定因素的疊加也為零售行業的投資市場籠罩了一層陰影。
仲量聯行上海零售地產部總監莊棓琪表示:“后疫情時代,一些新興業態將有機會吸引資本——如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情緒價值、舒緩焦慮的居家香氛、靜坐冥想相關業態;主打健康樂活概念的餐飲、居家運動設備、露營集合店、市集社群等品牌;此外,有短期現金流壓力的優質餐飲品牌也有望拿到投資。”
來源:仲量聯行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