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獲悉,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莫天全共向大會提交了四份提案,涉及工商界、疫情下的海外華人華僑、建立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加快建設國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等方面。
作為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注意到,隨著房價的持續攀升,房價收入比不斷走高,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人群無法負擔商品房的高總價。莫天全認為,隨著中央政府“房住不炒”的提出,一輪又一輪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使得中國房地產市場相對穩定,但是仍然存在著住房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需要建立跨部門的監管機構來確保全國住房市場的健康發展。為此提交專項提案:《建立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 維護“房住不炒”良性環境》,主要觀點如下:
一、住房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房價扭曲風險提升
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開發、銷售過程中,房企、中介機構等的集中度越來越高,有形成寡占市場結構的趨勢。在新房、二手房市場,都存在開發商和中介機構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的情況,部分二手房市場,比如北京,最大的中介公司市場占有率超過50%,很容易形成對房源和客源的壟斷,影響房價和市場透明,破壞住房市場的健康發展。當行業良性競爭局面被打破,就意味著壟斷機構有收費和對房價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對控制房價非常不利,各種費用會不斷升高,最終受害者是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購房者),不利于貫徹落實“房主不炒”的指導方針。
二、銀行和保險業有國家銀保監會監管,股票等證券業有國家證券會監管
目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都已經建立了國家體系的監管機構。銀保監會、證監會等對銀行業、保險業和股票等證券業等市場的審慎有效集中統一的監管,對我國相關行業和市場的健康良性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值得住房市場借鑒。
三、建立跨部門的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保障住房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國的住房市場,關系到民生中最重要的住的問題;我國的住房市場規模,大大超過銀行業、保險業、股票證券業的市場規模;我國的住房市場,從新房、二手房,到租房,都存在亟需解決的不健康問題,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壟斷勢力的逐漸形成,非常不利于關系到民生的住房市場的健康和長遠發展,嚴重影響到 “房住不炒”指導方針的貫徹落實。
為此,莫天全建議:建立跨部門的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
組建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調控全國房地產市場,預防部分城市逐漸形成的中介機構高市場占有率的壟斷格局,加強對寡頭企業監管,保障行業回歸到健康有序的競爭中來。
同時,建立全面的國家住房市場監管制度,讓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有規可依、有法可依,讓所有住房市場的參與者,都能夠不僅受到監管,而且得到支持和保護,保障住房市場的充分良性競爭,杜絕住房市場壟斷勢力的出現,確保“房住不炒”,房價有序,住房交易費用合理。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編輯:wangdc